中化集團
“中化集團”的全稱是“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”(簡稱“中化”,英文SINOCHEM)?!爸谢瘓F”本是一個貿易型企業,成立于1950年,前身為中國進口公司,后改名為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,曾為中國最大的外貿企業。其最初目的是為了打破解放初期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的“封鎖”和“禁運”,打通同資本主義國家貿易的渠道。
改革開放初期,“中化集團”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。中國石化總公司第一任總經理陳錦華先生曾在其自傳中寫道,中國石化成立之初,其率團到美國訪問時,美國企業的代表就不太禮貌地詢問Sinopec是個什么單位?和Sinochem哪個大?
直到美國方面調查了解到,中國石化總公司的領導層竟有10位部級官員,其接待規格便一路提升。
中國化工
“中國化工”是“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”的簡稱。(簡稱中國化工,英文縮寫CHEMCHINA),是在原化工部所屬企業基礎上組建的國有企業,主要從事各類化工產品的生產、化工裝備制造和科研設計等。
中國中化
2021年,經報國務院批準,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,成立“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”,簡稱“中國中化”?!皟苫亟M”實際上將兩大化工行業巨頭進行了產銷一體化合并,成立的“中國中化”資產規模達1.4萬億元,全球員工22萬人,旗下擁有揚農化工、安道麥、安迪蘇、中化國際、魯西化工、昊華科技、???、倍耐力、中國金茂等16家境內外上市公司。
2023年,“中國中化”以1783億美元的營收位列財富中國500強第10位,世界500強第38位。由此而言,“中國中化”是體量足以比肩“三桶油”的綜合性化工企業。(且據業內了解,中化員工平均收入要高于三桶油)
中國化學
最后回來聊聊“中國化學”——它是“中國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”的簡稱,英文名稱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Co., Ltd(CNCEC)。該公司成立于2008年,由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作為主發起人,聯合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共同發起設立。根據目前的持股比例,其主要持股人是中國化學工程集團(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rporation Ltd),持股比例~40%。
“中國化學”是中國化工工程領域的一個巨無霸。根據其官方網站的介紹,該集團“承建了我國90%化工項目、70%石油化工項目、30%煉油項目,在國內外建設了7萬多套化工裝置”。中國化學工程集團下屬33家二級企業,2家上市公司——包括化工行業大家耳熟能詳的天辰、五環、華陸、成達等工程公司,以及中化二、三、四、六、七等建設公司:
其中,中化七建和中國天辰是中國化學旗下最能打的兩家子公司,各自凈利潤占合并凈利潤10%以上:
2023年,“中國化學”營業收入1783億人民幣(巧了,又是1783),~235億美元,在財富中國500強排名162位。相比之下,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(SEG)2023年營業收入為人民幣562.21億元,而中國最大的私營化工EPC服務商惠生工程,2023年營業收入為38億元。
文章內容來源搬起shi頭等公開信息,流程工業整理編輯,責任編輯:胡靜,審核人:李崢
版權聲明∶轉載流程工業網內容,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,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;微信公眾號、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,轉載請聯系授權。郵箱∶process@vogel.com.cn,電話:16601379371(同微信)
為進一步落實中國化學集團公司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大會精神,以數字化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,近日,中國化學天辰公司與高佳科技、中望軟件簽署共創流程領域工廠設計軟件戰略合作協議。
2024-07-04 中國化學天辰公司
近日,伴隨著悠長的貨輪鳴笛聲,載運塔內件的貨輪抵達土耳其阿姆巴利港,標志著中國化學天辰公司所屬天辰國貿公司出口貨物順利完成交付,成功在該單業務中達成兩個“首次”。
2024-06-25 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
近日,中國化學天辰公司承建的伊拉克格拉芙油田注水項目出色完成全廠72小時性能考核,標志著整個項目即將進入移交階段。
2024-06-12 中國天辰
2025-04-14
2025-03-27
2025-04-01
2025-03-25
2025-04-10
工業是節能降碳的重點領域,也是實現“3060”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,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,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,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,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,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“雙控”制度。為了回顧 2023 年工業企業在節能降碳、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成就,了解當下的創新技術和應用,《流程工業》編輯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別策劃了“工業碳中和”專題,邀請了一批國內外優秀的工業企業分享觀點和產業實踐,為廣大的流程工業企業提供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啟迪和借鑒。
作者:本刊編輯部
評論
加載更多